2021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

发布时间:2022-06-14  |  来源: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官网

  王倩

  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为了快速且高质量地完成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同年7月,国药集团一支代号为“长城”的特别行动队奔赴阿联酋。科研工作者王倩作为其中一员,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讲述了他们团队的抗疫故事。

  刚到阿联酋时,团队成员们面临着文化差异、语言不畅、高温天气等各种困难,但为了更快推进项目进展,让更多的人早日接种疫苗,他们通宵达旦在接种现场工作。王倩的主要工作是确保整个临床工作过程中数据的完整、准确和真实,这是整个疫苗研发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第一次出国参与临床实验项目的王倩来说,尽管会感到紧张,但她依然保持着积极和自豪的态度。   阿联酋是一个很重视节假日的国家,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行,当地医护工作者在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斋月”,主动放弃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持和团队成员并肩奋战。还有一名当地的科研人员在意外遭遇车祸后,要求医生注射吗啡止痛,并前往研究中心参加了长达8个小时的核查。经过长期的并肩作战,团队成员与当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正是凭借着这种忘我的精神和团结一致的合作,2020年的最后一天,“长城”团队研发的疫苗终于获得中国CDE附条件上市的批准,成为全球首家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

  王倩在会议上说,曾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不同国家的民众,都纷纷对团队成员表示感谢和对中国疫苗的认可,还有一名泰国人用略显生疏的中国话说:“中国疫苗,牛”。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中国始终在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

  肖米·哈桑·乔杜里

  来自于孟加拉国的肖米·哈桑·乔杜里,是全球性非营利组织“Awareness 360”(“意识360”)的创始人,她和伙伴们致力于普及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知识。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她分享了自己的志愿服务故事。

  高三时,肖米曾在美国参加了一个交流项目,本要求只需完成40小时的志愿工作,但她的工作时间达到了460小时,因此获得奥巴马总统的称赞,自那时起她便开始考虑如何为祖国贡献同样的力量。

  孟加拉国每年有4.5万人死于痢疾。2014年,肖米的母亲也因感染痢疾去世,这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母亲过世后,她便以“洗手和卫生”为主题发表演讲,用讲故事的方式提醒民众注意个人卫生,她的第一次演讲就有3000名污水处理工人参加。

  之后,肖米发现贫民窟居民和性工作者等群体都缺乏基础的卫生知识。比如,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洗手、不知道月经期间需要卫生棉条、不知道如何创造干净卫生的环境等等。随着志愿工作的深入,她意识到“普及卫生知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她创立了“Awareness 360”,希望搭建一个跨文化交流和创造全球公民精神的平台,用“青年之力”推动“改变之炬”。

  肖米·哈桑·乔杜里在会议上说,“Awareness 360”不只聚焦于公共卫生,而是关注到各个方面的需求,比如全球气候、性别平等、疫苗平等,他们希望通过帮助民众意识到“卫生”的重要性,实现摆脱贫困的目标。尽管在工作实践中,志愿者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基层民众不能理解志愿工作的意义、纠结于敏感或者禁忌的话题等,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动员广大民众参与。

  如今,“Awareness 360”已经成为由1500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在23个国家开展活动,造福了115000多人。肖米·哈桑·乔杜里表示,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年轻人是中坚力量,他们有活力、有创造力,在共同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个国家要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就能共同应对挑战。

  王子尧

  乡村振兴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但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的玉皇庙村一定能改变大家对传统农村的印象,这个村子铺满柏油路,村民住着别墅,还有高大上的剧场和礼堂……

  两年前,全国青联项目经理王子尧来到玉皇庙村开展扶贫助农工作,他见证着村子的变化。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他分享了一名青年人眼中的乡村振兴故事。

  40年前的玉皇庙村还是乡村1.0,只有“土坯墙,破瓦房,盐碱地,水茫茫”。老村支书上任后,创办了化工企业,村子开始“旧貌换新颜”,进入乡村2.0。但村庄想要持久发展,不能只靠工业反哺,必须要靠全体村民的力量。现任村支书关志洁,博士毕业后回到家乡,带来了科学技术与青春活力,开启了乡村3.0时代。   王子尧为见证着村庄的升级变迁而自豪,同时也在思考着:青年人能为村子带来什么?

  当听到农民们说,自己的农产品质量特别好但就是卖不出去,王子尧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和伙伴们一起成立扶贫平台、建设展览馆、整合优质农产品,给农产品拍了纪录片,参加各种直播...没想到,原来土特产变成了网红,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截至目前,扶贫平台销售额超过 1000 万元,间接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近2000万元。

  除了丰富的农产品,玉皇庙村还是文化旅游的“宝藏”,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这里应有尽有...王子尧想到“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很难感受到乡村生活”,于是便把玉皇庙村的景点连接起来,设计出一条旅游路线,吸引高校学生来村子参观学习。此外,他还依托正在打造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举办了千亩桃花节、花海节,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为当地创造了收入来源。

  王子尧在会议上说,玉皇庙村的升级历程也是全中国300多万名扶贫干部和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缩影,乡村振兴需要更多青年,希望未来有更多青年走向基层、走向农村,用热情和汗水把乡村建设得美丽富饶。

  常征

  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正式启动以来,对上海环境交易所战略与研发中心负责人常征来说,总是面临各种各样、来自不同领域的“问号”。

  有地方政府环境生态部门的官员来问,碳排放额度可以交易了,政府如何用好这个手段来促进本地企业节能减排;有金融机构来问,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金融属性如何有效激发起来,有没有可能开发一些诸如碳债券、碳资产质押融资、碳排放额度回购等金融产品;有发电企业来问,如何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碳排放履约;还有碳资产管理公司,他们关心全国碳市场的政策动向,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碳排放配额资产;甚至,她的亲戚朋友也来问,他们每天骑自行车到地铁站,由此产生的对减排的贡献,能不能折算成减排额度,卖给企业?

  “碳排放交易,对大多数中国人、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新名词。”常征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分享说,她日常的工作,就是和数字打交道。对企业来说,可以选择在碳排放额度市场价格较低的时候,买入一些额度“屯”着;用到后面发现有结余,或许还能在市场价格较高的时候卖出;对个人来说,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碳普惠机制”,希望把我们的生活场景当中的一些低碳行为,都能够直接转化成一个减排量。

  她举例说,一个消费者,通过某外卖平台点了一份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外卖,通过某共享单车平台骑车一公里,通过某购物平台买了环保材质的T恤,通过某电器平台购买了能效较高的低碳冰箱,通过某电动车系统被记录纯电行驶了10公里路,这些数据如果都能被记录在一个具有公信力、且核算精准的平台上,那么,每个人看似不起眼的节能小动作,就都能转换为碳排放额度。如果还能凭此额度享受一些消费优惠和激励,是不是更棒了?

  她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大家认识到减排的意义,也希望亚太青年们都能一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小行为,为世界减排做出大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未来的低碳生活,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家园。”常征说。

  纳兹穆尔·伊斯兰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模式是什么样子?来自孟加拉国的纳兹穆尔·伊斯兰,是在线旅游平台“Avijatrik”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一直以来他和团队成员以“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为宗旨,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灌注了新生力量。

  2015年,纳兹穆尔和两位朋友合伙开了一个小型旅游中介公司,以此为契机,他们走访到了孟加拉国的各个角落,发现国家文化资源丰富多元,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而孟加拉国的乡村在很长时间以来,只发展农业,很多地理资源没有得到赋能,居民也没有真正地从所处的环境中获得创收的机会。

  “何不以旅游业为基础,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这是纳兹穆尔和其他年轻人一拍即合的想法,他们想要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让旅游业发挥更大的价值。于是,与当地社区合作,共同提供旅游服务的旅游平台—Avijatrik应运而生。

  自2017年Avijatrik成立以来,孟加拉国很多地区的景点、度假区的知名度开始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Avijatrik旅游平台,有些居民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有些居民可以提供饮食服务等等,不但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就业问题,为他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纳兹穆尔在2021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介绍说。“孟加拉人热情好客,当游客来到这里时,大家可以倾听村民的故事,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也是在保护和传播我们的本土文化”。

  如今,Avijatrik已经与100多个本地社区、400多位本地生态旅游创业者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生态旅游运营机构。纳兹穆尔说,我们的梦想是有一天,数以千计的游客遍布孟加拉国,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了解孟加拉国的风土人情。

  朱健楠

  无人驾驶清洁船,你听说过吗?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将热情与梦想融入绿水青山中,他们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助力环保事业,朱健楠就是其中的一员,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他讲述了创建“欧卡智舶”的故事。

  朱健楠在大学时研究水声工程,后来前往以色列理工访学。访学期间,他看到了众多高校的产学研转化成果,这激发了他回国寻找机会的想法。

  真正迎来机遇,是朱建楠遇到了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程宇威。他们聊到5G技术,一致认为水面无人驾驶与空中、陆地自动驾驶相比发展速度缓慢。“何不进行专业整合,尝试寻找水面无人驾驶方向的应用场景呢?”,两位年轻人一拍即合,敲定了合作方向。

  在一次旅行中,朱建楠发现风景区的河面上漂着众多的白色垃圾和塑料污染,清洁工人需要夜以继日地进行打捞作业,这带给了他新的想法——水域清洁与环卫急需提高效率,行业智能化升级势在必行。

  “用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能承担起一份使命担当,欧卡智舶的任务就正式开启了”,朱建楠说。   不过,创业之路并非平坦。成立初期,公司缺少资金支撑研发设计,朱建楠就靠卖配件和杂物去一笔一笔的赚,团队成员们睡过筒子楼、跑过工厂,每天都灰头土脸,就是在这样的不分昼夜的研究和生产下,第一台无人驾驶清洁机器人的样机研发成功了!

  光有了样机可不够,为了多收集一些数据做产品实测,朱建楠和团队成员又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大河,不间断地测试产品的适应性和可靠度。3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做了上万次试验,数十代产品迭代升级,公司也从2个人发展到80人。

  如今,他们已经打造了3款适应不同水域的标准化产品,在自主识别、自主充电等多项水面自动驾驶技术的加持下,形成了一键启动,机器人自主作业的工作模式,效率提高数倍,经济成本节约了60%。

  以梦为船助环保,驶向未来看青山。朱健楠和团队成员一直专注于水面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和无人驾驶清洁船的打造与落地应用,他说“给我一艘小船,还世界一片绿水,我们相信:无人驾驶,让水域更美好”。

  瓦萨尔·拉杰班达里

  2015年尼泊尔发生毁灭性地震,灾难不仅夺去了人们的生命,也摧毁了一些文化遗产。瓦萨尔·拉杰班达里在帮助受难者时,为看到的受灾情况而心碎,他想为国家做些什么。于是,创立一个可以代表尼泊尔文化的鞋类品牌“DOCHAA”(多查)的想法就诞生了。

  但为什么选择“鞋”呢?“我喜欢鞋,而且鞋的款式和风格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DOCHAA首席执行官瓦萨尔·拉杰班达里说。他认为,每只鞋都在讲述一个故事,他想把热爱与保护、传承当地艺术结合起来,将尼泊尔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尼泊尔的手工制品象征着我们的身份,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底蕴,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符号”。尼泊尔有很多不同的传统制鞋工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工艺逐渐消失。为了保护这些传统记忆,瓦萨尔·拉杰班达里把“制鞋”看作是“保护文化遗产”。

  瓦萨尔·拉杰班达里的目标是将DOCHAA打造成全球品牌,把尼泊尔的传统制鞋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让每双带有“DOCHAA”标志的鞋都成为尼泊尔身份与骄傲的象征。此外,他也想通过打造品牌的方式去扶持当地的经济,从而解决尼泊尔制鞋业存在的问题。

  “如果每天有1500位尼泊尔青年离开国家,去别处寻求机会,对于尼泊尔这样一个小人口基数的国家来说,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希望在本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留下更多的人”。瓦萨尔·拉杰班达里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说,他们会直接向本地女织工采购面料,并且组织了纺工艺研讨会、行业培训等活动,不但为当地企业创造了经济的来源,也为当地工匠提供了生计。杜拉斯·克莎丽在DOCHAA工作了1年的时间,主要负责鞋面缝合工作。她说,“我喜欢为DOCHAA所崇尚的使命工作,也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名员工而自豪”。

  “我们不仅仅是在创建一个企业,而是为社会中现存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这才是我们创业的宗旨和目标”,瓦萨尔·拉杰班达里在论坛上说。

  梁焕娣

  “青少年公益服务是我要一直坚持下去的事业。”这是青年社工创业者梁焕娣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掷地有声的发言。从学生志愿者到一线社工再到社工机构创业者,梁焕娣在公益创业之路上奋斗了8年,她坚信这份事业是值得的。

  梁焕娣的公益事业初心要追溯到高中和大学时期。在读书期间,梁焕娣以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上百次志愿服务活动。在一次资助残疾女孩办画展的经历中,她和志愿者们通过各种途径耗时半年才筹资成功,这让她意识到“助人需要专业能力”。

  “社工是一种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手法助人的职业。”在了解到社工工作之后,梁焕娣自学考取了专业证书,开始走上公益创业之路。

  2014年,她创办了广州黄埔区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带领30多名年轻社工为青少年服务,这也是广州首个青年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工是一个新兴行业,我和团队一直在想:我们能为当地青少年儿童做些什么?”梁焕娣说。

  广州是一个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梁焕娣和团队成员发现很多生活在“城中村”的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化发展。于是,他们决定将“帮助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融入城市”作为目标,“金雁计划”就由此诞生了。

  “金雁计划”重点关注和维护特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于缺乏父母陪伴、受教育程度不足的青少年,梁焕娣和志愿者们到村子里,开展研学活动、打造公益集市,帮助孩子们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对于迷途犯罪和受侵害的青少年,他们建立“一对一”重点关爱青少年群体服务动态跟踪档案,为孩子们提供临时监护、心理和情感支持,普及法律知识,预防再犯罪。

  从小同爷爷奶奶在乡下居住的小益是“金雁计划”的一位帮扶对象,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小益缺乏父母的陪伴。在社工的帮助下,小益通过申请积分来到广州上学,之后又来到“金雁关爱中心”,跟随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习讲普通话、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今,小益已经成为了一名高中生,在空闲时间也会为其他“小金雁”服务,开始成为一名小志愿者。

  “这就是‘金雁计划’的核心价值。一方面,我们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成长成才服务;另一方面,我们采用‘企业-团组织-大学生-小金雁’的结对模式,让志愿服务传递下去。”梁焕娣说,“每当看到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便又多了一份坚持下去的决心”。

  哈兹克·易卜拉欣

  位于马来西亚的婆罗洲岛,以清澈见底的海水、茂密的热带植被而著称,在这座岛的北部,靠海而居的人们以捕鱼维持生计。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里的渔民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做好防疫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这意味着渔民们要将传统的集体劳作变成个人完成。不过,想要提起巨大的捕鱼网可不简单,若要独自完成出海工作,对渔民来说就代表着渔获量和收入的减少。

  为了帮助渔民们改善生活,哈兹克·易卜拉欣创办了“为了大海”项目,他秉承着“循环经济”的理念,希望用先进的技术帮助渔民实现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哈兹克·易卜拉欣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介绍说,团队设计的新型设备,不但可以追踪渔民捕捞的渔获量,还可以自动获取捕捞时间和位置,避免过度捕捞,保护海洋生态。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海产品计价,他们还开发了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直接对接市场,降低了收购和物流成本,让渔业交易更加透明。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保证海产品到达市场的新鲜度,为食品安全再加一道防线。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我们升级改造传统渔业,不但改善了渔业技术,还通过发展周边产业,给渔民们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哈兹克·易卜拉欣说,他们把渔民和消费者对接,开设了商业包船服务、海洋娱乐活动等项目,在保证海洋渔业循环性、包容性的同时,让传统渔业拥有更加丰富的业态。

  阿卜杜勒·拉蒂夫

  长期以来,印度尼西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环境问题——垃圾处理。印度尼西亚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尼西亚产生了7000多万吨垃圾,仅苏门答腊岛第一大城市—棉兰,每天就产生2000吨。

  “如果这些垃圾被丢弃,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从小生活在棉兰市的阿卜杜勒·拉蒂夫说,“垃圾回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印尼有很多垃圾填埋场都已经不堪重负。阿卜杜勒·拉蒂夫为国家的环境问题深深担忧,也同时在思考着如何将这些垃圾利用起来?

  “实际上,超过70%的垃圾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这些可回收垃圾非常有价值。”阿卜杜勒·拉蒂在2021年亚太青年领导力与创新创业论坛上说。他发现,棉兰市有5000多位废品回收者,他们付钱给居民回收垃圾,然后再把垃圾送到回收站进行挑选,其中一些会被回收,而另一些则被扔掉。这些废品回收者一般采用挨家挨户上门询问的方式,既浪费了时间,又很难找到需要出售垃圾的居民,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难以靠此维持生计。

  何不把这些回收者组织起来,既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又解决环境问题。于是,他创立了Kepul,希望用数字化方式让“垃圾回收”更智能。

  阿卜杜勒·拉蒂介绍说,Kepul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对接垃圾回收者和社区居民”。他们设置了“垃圾目录”功能,主要介绍哪些垃圾可回收,居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软件上选择预约上门服务,废品回收者再分门别类进行称重、付费。

  “之前,我们很难联系到需要出售废品的居民,而且废品的价格非常不稳定。但是加入Kepul之后,手机应用程序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废品的价格也更稳定,而且更高了。”一位废品回收者说。

  截止到目前,Kepul已与100多位废品回收者合作,在手机应用程序上进行了5000笔交易,从棉兰居民手中回收了120吨废品。

  “除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也想带来更多的社会影响。Kepul不但可以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也在为废品回收者创造更多的收入。”阿卜杜勒·拉蒂夫在会议上说。未来,他希望可以建设一座废物管理工厂,为印度尼西亚更多的人创造工作机会。

编辑: 靖强

版权所有: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技术支持: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京ICP备13016345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