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国际劳工组织最近的一篇报告强调了未就业且未参与教育培训的青年群体,尤其是其中的女性仍面临持续挑战;为青年创造体面工作的进展停滞;机会不平等加剧影响劳动力市场;以及青年群体焦虑水平增加。简而言之,我们需要激励更多青年去发挥出他们全部的潜能,帮助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获得体面的工作。
国际劳工组织再次发起号召,呼吁加大投资,为青年创造体面工作,让青年更向往也更容易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和更公正的社会。
二、我们的现状
青年失业率已经回落,但是仍维持在20.4%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地区间体面工作就业率不平衡水平一直在增加。
2023年的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3%,说明相比疫情高峰期青年就业情况已经好转。尽管进步可佳,但仍应看到全球6500万青年对工作的显性需求没有被满足。同时,还有一些指标表明,青年就业的结构性挑战对于青年脆弱群体的影响在全球许多地区持续凸显。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尼特率”——这个指标代表了既没有就业也没有参加教育和培训的青年比例。2023年,2.56亿青年属于未就业也未参与教育培训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轻妇女。
表1展示的全球和区域的关键指标趋势,揭示出青年劳动力市场的其他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包括:
1.非洲和阿拉伯国家青年就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表1:青年失业率和未就业且未参与教育培训比重(2023),青年失业率和未就业且未参与教育培训比重之五年变化(2019年至2023年),各地区青年就业性别差异/人口比(2023年)
2023年,在阿拉伯地区和北非,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分别为28%和22.3%。该地区有工作的女青年少于10%,有工作的男青年少于33%。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尼特率也是全球最高,所以显然,很多没有工作的青年实际上也没有参加教育或培训。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主要的担忧也是青年就业不足。2023年和21世纪初一样,四分之三有工作的青年就业状况不稳定;三分之一有薪工人的薪资不及社会工资中位数;一半以上的纳入就业统计的青年在务农,勉强维持生计。非洲人口压力严重,2023年至2050年,预计青年劳动力累积增长7260万,北非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人口330万。非洲国家如何给这么多青年劳动力创造体面的岗位,成为了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在其他地区都在为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而发愁的时候,非洲青年人口增长未来有可能成为非洲最有价值的资产。
2.年轻妇女落后于时代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2023年,在阿拉伯、中西亚、拉美、加勒比、北非和南亚等地区,年轻妇女的就业人口比率比年轻男性低16%。上述地区的年轻妇女既未就业也未参与教育培训的现象更加普遍。2023年,全球四分之一以上(28.1%)的年轻妇女既未就业也未受教育,而同样境况的年轻男性占比是13.1%。
教育错配现象增加,中等收入国家受教育的青年劳动力数量多于高技能需求的岗位数量。
全球范围内,现在的青年受教育机会增多。但是教育错配的现象也增加了,这主要影响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岗位需求最多的行业,即驱动经济发展的行业,以及在招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是影响不同收入国家青年失业率和青年就业资质匹配度的重要因素。青年劳动力主体从农业部门转向了非制造行业(主要是建筑行业)以及传统服务业,例如贸易、运输、酒店和餐饮。相对更加现代、产值更高的服务业(例如通讯、金融、专业服务、护理服务)也为青年创造了一些岗位,但是不足以容纳不断增长的、想要从事这些行业的大学毕业生。结果就是教育错配的现象增加,青年工作的岗位没有匹配他们的高学历,尤其是在中等收入国家。这也导致了毕业生失业率的增加。表2显示,无论是在中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还是在低收入国家,2013年至2023年之间,年龄25岁至29岁青年男女的就业率都有所增加。
表2:25岁至29岁青年教育过度发生率之十年变化(2013年至2023年)%——依据性别和国家收入水平划分
体面工作机会仍然很少,而且主要向收入相对高的经济体倾斜。
在低收入国家,25岁至29岁青年仅有五分之一可以获得有稳定保障的工作(即雇主可以开出工资且劳动合同时效至少一年)。2000年代初以来,这样的状况没有改观,与此同时,自雇青年比重在减少,从事临时工作的青年比重在上升。
在高收入国家,尽管青年工作稳定率更高(2023年为76%),但是青年从事临时性工作的概率也在增加。按照地区的不同,目前从事临时工作的青年比例是20%-25%,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重还在增加。青年就业不稳定是一种全球现象,影响了青年走向财务独立和进入新的人生阶段的进度,使他们越来越焦虑。
表3:高收入国家,4/5的25-29岁青年有获得稳定报酬的工作;低收入国家,1/5的25-29岁青年有获得稳定报酬的工作
人口趋势权重更大,成为未来青年就业的驱动力。
20年来,考虑到各地区的人口基数,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青年就业状况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努力在非洲创造体面工作的意义非比寻常:非洲人口平均年龄是19岁,而在北美洲,人口平均年龄是30到49岁。非洲的青年潮凸显了创造工作以及将其转化为体面工作对社会公正和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同时,在老龄化国家,青年劳动力的减少给这些经济体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老龄化社会中的青年劳动力短期内可能获得更高的工资,更容易就业,但是长期看来仍然面临风险,因为这些经济体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难以维持稳定的产出。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维护青年福祉的任务更加艰巨。
全球青年失业率有望从2023年的13%下降到2025年的12.8%,但是各地区的情况各异。预计阿拉伯地区和北非的青年失业率将呈现平缓下降趋势——目前,这些地区的青年失业率较高。而北美、北欧、南欧和西欧的青年失业率有可能会增加——毕竟这些地区的失业率正处于历史最低点。
无论我们如何推断未来的趋势,眼下,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当前青年对未来愈发感到焦虑。《全球青年就业趋势2024》报告调查显示,今天,很多青年害怕失业和就业不稳定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状况不佳、代际流动不畅、财务独立不稳。无论现实是否符合预期,青年对未来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和动力,影响着他们对教育、就业和公民参与等事宜做出的选择。
国际组织和机构应引导青年从校园过渡到职场,从青年时期过渡到人生新的阶段,缓解他们的焦虑。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呵护青年的希望。
三、通过体面工作,为青年创造更光明的未来的政策重点
过去20年来,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号召,为落实青年就业政策做了许多工作。评估过去政策的效果获得的种种经验,都可以应用到当前政策的规划和实施当中。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急需扩大和调整青年就业政策的范畴,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
加强和优化投资,促进青年体面就业,实现社会公平,仍是当下之需,多边组织应投入更多精力帮助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囿于经济状况,难以将此事项作为优先投资项目。
2012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青年就业危机:行动号召》动议,列出了促进青年就业的五大政策。时至今日,第二届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仍认可这些政策的实用性,认为这些政策有助于加速投资以实现青年的体面就业。五大政策分别是:
1.实施就业和经济政策,创造就业岗位,改善融资渠道;
2.实施教育和培训政策,帮助青年更好地从校园过渡到职场,避免技能错配;
3.实施劳动市场政策,服务弱势青年就业;
4.实施帮扶创业者和自雇者的政策,帮扶有志于创业的青年;
5.基于国际劳工标准,遵守劳动者权利,确保青年享受公平待遇和劳动权利。
根据上述政策,为满足青年对更光明未来的追求,应对全球环境的不稳定和未来就业市场的挑战,我们应更加聚焦以下五大行动:
1.在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层面,有针对性地为年轻妇女创造更多岗位,确保在需求侧实施直接且迫切的干预;
2.以满足劳动力需要为导向,在供给侧加强有实效的规模化干预,强化国际组织的行动。同时,还应采取措施消除青年参与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阻碍(尤其是对弱势青年来说),以此减少未就业且未参加教育培训的青年比重。
3.国际社会应更加关注非洲青年潮的现象及该地区的青年就业现状。
4.通过改善国际合作、公私伙伴关系和积极筹资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
5.在各项行动中,始终保持青年的主体地位,促进和加强包容青年的社会对话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