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韩国庆州,人们排队进入庆州艺术中心,该中心是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会场。视觉中国供图
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此次峰会以“共建可持续的未来:连接、创新、繁荣”为主题,将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人口老龄化等议题,旨在推动更包容、更开放、更具韧性的亚太合作。来自亚太地区的青年代表纷纷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达了对本次APEC峰会的期待,他们关注的不仅是APEC合作,更是AI浪潮下青年能够把握的“新机遇”。
青年视角:从连接到共创
全球华裔新生代联盟副会长、澳大利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全景科技投资集团董事长伍景辉认为,本次APEC峰会的主题是时代对青年的召唤。“我们这一代青年正处在科技革命与全球化交汇的关键节点:一方面,我们见证人工智能(AI)、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另一方面,也肩负着推动包容增长与跨国协作的责任。”
在伍景辉看来,APEC强调的“连接”,不仅是国家与国家的往来,更是产业、人才、数据与文化的深度互联,而人工智能正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核心力量。“过去,企业‘走出去’更多依赖人脉和渠道;如今,AI让企业在本地就能洞察海外市场,实现精准营销与智能决策。”
对许多亚太青年而言,APEC并不是遥远的外交舞台,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合作机制。越南青年阮氏清清曾在中国留学,目前是一名自媒体博主,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APEC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让我们餐桌上的水果更新鲜,让城市的电灯更明亮,也让年轻人能用手机跨境购物,让我们能走出国门去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互联互通带来的成果”。
阮氏清清对今年APEC峰会的主题印象深刻。“连接,就是要打破壁垒,无论是基础设施联通、货物运输还是人员往来;创新,更多的是关注AI和数字科技领域的进步;繁荣,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推动更均衡、更普惠的包容性发展。”她认为,连接可以推动创新,连接与创新又可带来繁荣,繁荣则反向推动创新。要实现这一良性互动,连接是基础。
在青年视角下,APEC的意义早已超越经济合作本身。中国青年姚思然仍清晰记得2014年11月北京APEC峰会时的“APEC蓝”。“当时北京的天空格外蓝,我还发了朋友圈记录好天气,从此‘APEC蓝’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词语。”她感叹,10多年过去,蓝天早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在姚思然看来,从“APEC蓝”到区域合作持续深化、经贸往来日益紧密,这些年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变化,折射出开放与共赢理念的延展与升级。

10月26日,韩国庆州,人们抵达庆州站后自拍。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庆州举行。视觉中国供图
青年机遇:AI赋能区域合作
“APEC为何选址庆州?发展成果绝非仅凭数字衡量,关键在于惠及何人。”韩国庆尚北道官方电子政务网站上的这句话,引发许多青年共鸣。受访青年普遍期待,峰会倡导的“包容性增长”能进一步扩大青年的经济参与度,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伍景辉表示,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青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APEC为青年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共创的舞台。他期待亚太青年在“智能、绿色、开放”3个维度展开更深入合作,共同推动AI驱动的社会创新项目,如智慧农业、可持续城市、数字教育与跨境电商等,让AI成为促进互联互通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连接、创新、繁荣’不仅是峰会主题,更是青年一代的行动指南。”作为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与人工智能“出海”的青年企业家,伍景辉深刻体会到科技改变命运的力量。“让AI不仅属于实验室,更走进工厂、课堂与乡村;让创新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属,而成为亚太青年的共同语言。唯有连接,方能共赢;唯有创新,方能繁荣。”
伍景辉介绍,自己的团队正在探索用AI赋能中澳企业合作,“我们运用生成式引擎优化(GEO)与AI营销系统,帮助中国本土企业和澳大利亚品牌精准对接国际市场。借助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我们能快速了解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偏好,实现智能选品与智能推广。”在他看来,这种新技术正在重塑创业生态。过去,一个跨境电商团队需要十几人运营网站矩阵,如今,一个青年创业者借助AI即可实现“一人+AI管理多个网站”。AI让“出海”的门槛更低,也让创新更普惠。
亚太地区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亚太地区的活力,与其年轻人口占比高、创新意识强、经济互补性强密切相关。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崛起更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也让青年在推动互联互通和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欧洲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唐纳德·布鲁斯·丁威尔近日在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表示:“科学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协作能力。我们必须着力破除阻碍思想、数据和人才自由流动的藩篱。”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分布与流动研究报告(2025)》显示,全球AI领域青年科学家中,近六成分布于中美两国;中国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规模持续扩大。青年科技人才的跨境交流,正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使命:以协作塑造未来
回望30余年的发展历程,APEC从促进贸易自由化到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始终见证着亚太的变革与青年成长的轨迹。如今,AI、绿色转型与互联互通正成为新一轮区域合作的关键词。对于亚太青年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机遇,也是一份共同的责任。
在姚思然看来,青年在区域合作中承担着独特使命——以创新激发增长,以合作塑造未来。她认为,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亚太青年应更关注真实的社会需求,从教育、医疗、环保到无障碍建设,思考如何用AI与数字经济改善生活。同时,她也呼吁重视跨文化协作的重要性:“青年要主动拥抱多元视角,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合作,把技术思维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这与APEC推动的开放、包容、共赢精神不谋而合。”
阮氏清清认为,中国恰好在互联互通领域经验丰富,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配套、产业规模、政策协调,还是技术标准与融资能力,为亚太青年提供了参与区域合作的坚实平台。“以中越为例,两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正进一步加强海陆交通网络联通,这不仅便利贸易,也为创新创业创造了更多机会。我期待峰会在供应链韧性和贸易投资领域取得突破,让普通人能感受到真实改变。”
亚太的青年们正以自己的方式,续写合作与创新的新篇章。他们在AI实验室里开发算法,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推广产品,在社会创新项目中探索可持续方案。正如丁威尔所说:“未来发展取决于协作能力。”青年们的行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注脚。